为什么你一吃就胖,而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?残酷的真相是…

春节假期
很多人的脑子里大概只有3件事
放假、吃和减肥
不然…
但是,减肥没那么容易
每块肉都有它的脾气:
听说练瑜伽能减肥,但是练完后……变成了个柔软的胖纸;
听说跳舞能减肥,但是跳完后……变成了个灵活的胖纸;
让人最最痛苦的是
别人该吃吃该喝喝不长肉
自己明明饭吃得很少
居然还胖了!!
为什么那么容易长胖?
为什么减肥总是瘦不下去?为什么好不容易瘦了不到一个月又胖回去?
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?
一起往下看看吧
肥胖的标准是什么呢?
我们一般用体质指数(BMI)进行判定,其计算公式是体重/身高平方(kg/m²)。目前中国成人BMI 标准:
18.5≤BMI<24kg/m²为正常体重范围,24≤BMI<28kg/m²为超重,BMI≥28kg/m²为肥胖。
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胖?
这种现象跟机体基础代谢率有关。
基础代谢率是指在自然温度环境中,人体处于非活动状态时,维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。基础代谢率高的人,为维持生命所消耗的热量多,不易长胖。相反,基础代谢率低的人,消耗的热量少,容易长胖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长胖。肥胖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细菌会让人增加食欲,也帮助身体储存脂肪。研究者观察了胖瘦程度不一的同卵双胞胎志愿者,他们基因和生活环境大致相同,但体内的肠道菌群却大不相同。把双胞胎中较胖者的肠道菌转移到小鼠体内后,小鼠体重指数会迅速上升,来自双胞胎中较瘦者的菌群不能使小鼠变胖。至此,
研究者确定,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。2019年7月26日,美国犹他大学的June L. Round在《科学》上发文称,他们发现了
在肥胖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菌群是梭菌纲(Clostridia)细菌。肥胖与大脑有关2019年,《细胞》发表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,大脑中Sema3信号通路的异常会导致肥胖。研究者最初在英国万人基因组计划中观察到,严重肥胖者容易出现Sema3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。此外,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,
Sema3信号通路的基因敲除后,斑马鱼会变胖,体重增大,体脂百分比增加。对于基因敲除的小鼠,由于其下丘脑中的神经元无法正常感知Sema3信号,
这些小鼠长到“青年”后,研究者发现它们跟正常同龄小鼠吃的一样多,却比正常小鼠要胖!越胖越想吃2019年7月30日《综合神经科学前沿》杂志中的一项研究发现,肥胖让味觉反应变迟钝,导致面对美食,越吃越想吃,控不住自己。
研究者给予大鼠高脂高糖食物,并在大鼠大脑中参与味觉处理的部分植入了微电极。研究发现,与瘦大鼠相比,胖大鼠的味觉反应较小,持续时间较短,电极发光时间较长。由于胖大鼠的味觉细胞传递的信息质量远不如瘦大鼠,所以胖大鼠会摄入更多的食物。简单来说,就是:
胖的人味觉差,感觉自己没有尝出食物的味道,就会多吃几口看看好不好吃。减肥这种事
基本都是
胖子在喊,瘦子在做!
现在,就来来教你
春节期间最大程度控制自己体重的方法哈
如何正确控制体重?
只要 BMI ≥25 kg/m²,就应控制饮食、增加运动、改善生活方式。限制能量平衡膳食在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,保证基本营养需求。脂肪摄入保持不变,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;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以淀粉类为主,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量25~30g/天;限制简单糖的摄入;保证钙、铁、锌、维生素AD及叶酸等的摄入。少吃一口饭到七分饱,胃舒服,人舒服。不少人明明刚好吃饱,但是怕浪费或者因为美味,又多吃了几口。有时候肥胖往往就是多一口和少一口的事情。
控制晚饭时间晚饭在睡前4小时结束最为理想,以便身体消化吸收,也能避免放假期间消化不良,能饭后散步20分钟更佳!增加运动量减肥是大家毅力的比拼,先坚持不住的人就输了,所以还是要运动哦!慢跑、游泳、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,增强心肺功能,建议增加有氧运动至每周150分钟以上。此外,也要注意增加一些抗阻增肌运动,肌肉多了,才好燃烧脂肪。一个好睡眠缺乏睡眠会导致肥胖,每天睡7到9个小时比较合适。再忙别丢了睡眠!决心减肥的我
综上所述
自己究竟胖还是不胖
一定要科学看待
自己能够控制的是饮食和运动量
想改变就从这些做起吧